討論水在製造的過程中的重要性,以及與水量相關的問題

1.水只是拿來,溶解氫氧化鈉的,晾皂就是晾掉這些水,所以水少一點可以縮短晾皂期?

以上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,但是水量並不只是牽扯到晾皂期的長短.水量還牽扯到皂液的的黏稠度跟皂化程度(trace)的問題.還有水量充足可以讓皂在晾皂期還可以進行皂化,因為氫氧化鈉有高的解離姓,少量水都可以反應.

2.皂液黏稠=trace了,我都用黏稠豆判定LT/T/OT這樣是對的嗎?

對一半,水量少皂液會比較容易感到黏稠,只有少部分的皂達trace的程度也會有很黏稠的感覺,這就會影響到酸敗問題.再者就是每種油品trace的黏稠感是不同的.

3.我一直都用固定的水量製作為什麼有的會酸敗,有的不會?

因為有的油品皂化比較容易進行,有的油品比較難進行(打純油品就可以感受出來),當是複方油品的時候,鍋中比較容易進行反應的油品會先皂化達trace點,外觀感受黏稠,但是這時難皂化的油品還未達trace點,這時入模的話又因為水量少,晾皂期的水量不足,後續的皂化有困難,造成黃斑酸敗.當然單方油品就比較難是因為水量問題造成黃斑,可以用脂肪酸解釋之.

4.乳皂一定要用3倍嗎?小蓖皂一定要1/2?

我一開始也覺得沒有一定要這樣,但是這樣子做出來的皂真的比較耐放,因為乳大都含有乳脂肪,其他營養素,這些都會造成酸敗的來源,而蛋白質會造成升溫皂化比較快且完全.當水量夠的時候,足以提供完全的皂化反而比較耐放.高比例蓖麻油也是一樣,他自身會升溫,所以皂化快速且完全,前提就是要有足夠的水量.水量要是不夠,就是部分皂化完全,部分未皂化的極端出現,容易酸敗,不容易脫模.

5.老祖母皂打N久,可以讓它快速達trace點又耐放嗎?

反推剛剛的觀念,可以用二段加水的方式(先用2/3的水溶鹼,打到T的時候再加入1/3的水)或是用乳皂,半乳皂,浸泡油,泡溫水.....相信還有很多.

6.INS低的皂要用低水量比較好脫模,比較硬,比較不會流鼻涕?

不好脫模的原因我歸類在皂化不完全,跟水的多少沒有關係,至於硬不硬會不會流鼻涕就是油品特性了,不會因為水量改變它.

 

總結:

以前,都打2-2.3倍水;現在都打2.5-3倍水,包括INS70的純米糠皂,也是隔天不用放冰箱就脫模不軟爛.

未來,希望大家一起討論,做出耐放的皂寶.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INS 水量 水量 皂化程度
    全站熱搜

    創皂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